角色游戏: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与教师支持策略

棋牌游戏开发 5个月前 69浏览 0评论

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形式,也是最令教师困惑、组织难度最大的活动。维果茨基认为,角色扮演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。游戏中社会互动、想象与表象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,可以通向更高层次的认知形式。游戏为幼儿创造了“近侧发展区”,学习也发生在“近侧发展区”。教师积极参与幼儿的角色扮演游戏,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想法和意图,运用有效的策略为幼儿搭建支架,在游戏中产生高质量的学习。

1.利益导向策略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孩子选择的活动就是孩子需要的活动。教师要顺应孩子对感兴趣事物的注意力和理解,耐心观察、等待,及时关注孩子在游戏中的冲突游戏搭建,发现孩子的发展需要,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给予支持。例如,教师发现孩子对交通标志特别感兴趣后,在区域游戏中设置“大马路”,让孩子用自己认识的交通标志制作小标志。

2. 问题导向策略

以往的角色扮演游戏中,老师与幼儿在“娃娃屋”中的“闲聊”缺乏认知挑战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能力的提升。问题导向是通过提问达到引导的目的,用回答问题代替直接回答,用定向问题观察并帮助幼儿丰富情节,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幼儿独立思考,用挑战性问题激发幼儿创造力。例如:幼儿满足于乘坐“旅行”去“玩”,而“沉船”之后,除了“玩水”就没别的情节了,而年龄较大的幼儿大多已经有了旅行经历。教师用问题引导情节的延伸:

问:我们什么时间聚会?

答:大概3点左右!

问: 去哪儿吃饭?

答案:小吃店。

当旅行团集合上车时,老师又问:好像少了一个人?孩子们的游戏中出现了“点名”的情节……老师的提问是在引导孩子们自己表达已有的经历,而不是指挥他们。

再比如:当小朋友开着出租车下楼梯时,有的小朋友指出出租车不能上楼梯,这样很危险。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:“如何让其他小朋友知道出租车不能上楼梯呢?”

3. 体验导向策略

幼儿感兴趣的情节不一定是他们经验范围内的,比如幼儿对马路上常见的标志很感兴趣,知道有个十字标志是禁止司机随意停车的,但对其他交通标志的含义就不清楚了,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现有的经验,顺应幼儿的兴趣,与他们讨论并生成有关交通标志的活动。

因此,必须将孩子的目的和老师的目的结合起来,支持幼儿的学习,而不是单方面地用自己的想法取代孩子的经验。

4. 辅助对话策略

游戏中的辅助对话是为了教师观察、了解幼儿在游戏情节中解决冲突、游戏规则中产生矛盾的过程,发现有价值的发展“火花”,并将其推广并分享给全体幼儿,使个体经验扩展为公共经验。

G1:今天我玩了银行游戏。我是发号码的,但只有1、13、14三个号码。我找了很久也没找到那几张票。老师带我去了医院。她说医院里有很多票。然后我们就在医院里。我找到了11张票……

老师:你们听出她一开始问的什么问题了吗?

G2:她的问题是,当她检查银行收据时,发现只有1、13、14号票还在,其余的都不见了。

老师:对了,她的问题是没有票!我们以前玩银行游戏的时候,有发号码的票吗?

B1: 是的。

老师:按什么顺序呢?

B1: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8。

老师:我们都有。但是今天G1只找到了几个?

G1:3张卡。

老师:只有3张,1号,13号,14号,没有了。那些票去哪了?G1很着急,来找老师。后来老师帮她解决了。我昨天在医院找到了很多他们的挂号单,开始是放在医院的箱子里,我以为是医院的,但是G1今天说银行的发号单不见了,我想可能是医院那边收到的,所以我就让银行的工作人员去那边找找,你在那里找到的吗?

G1:找到了。

老师:那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?G3,你告诉我。

G3:这就意味着医院工作人员取款或者存款后就把票拿回去了。

老师:那么银行号码单少了!它们到哪里去了?

孩子:医院!

老师:你看,如果前一天比赛材料没有收集好,第二天比赛就会受到影响。G1今天在医院找了好久,找不到就得重新画,太浪费了!浪费时间和纸张。

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在游戏中与“更有知识的人”互动是学习的重要部分。在上述对话中,老师通过“什么”、“为什么”、“如何”等问题给予儿童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,帮助他们学习某些复杂的认知策略,鼓励他们成为自我发展的解决问题者。这样的学习既是循环的,也是渐进的。

5. 家长参与策略

在幼儿园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,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,整合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,家长参与成为幼儿体验生活、积累和拓展经验的重要途径游戏搭建,家长参与为幼儿园游戏提供了支架,具体方法如下:

一、情境支架策略

老师顺应幼儿兴趣进行角色扮演游戏,促进幼儿认知水平与能力的提高,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。家长可带孩子一起体验,既能增进亲子沟通,保障幼儿安全,又能更加细心观察,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。

二、物资保障策略

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角色扮演的需要,孩子对材料有了新的要求。由于班级学生人数有限,老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。因此,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与孩子一起制作材料,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,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。正是家长提供的材料支撑了孩子的游戏情节发展,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。

三、信息支架策略

父母所从事的职业,正是孩子喜欢模仿和扮演的角色。当孩子对某个职业或角色感兴趣时,教师可顺应孩子的兴趣和需要,要求父母提供更多信息,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。例如,如果孩子对某些职业容易产生混淆,教师可利用家长资源,邀请相关职业的父母到课堂上,向孩子展示和讲解相关的工作职责,帮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些角色。

四、方法论支架策略

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发生争夺角色、玩具材料、游戏场地等情况,往往只能使用“石头剪刀布”、“黑白”等最简单的方法,但很多时候这些方法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,多教他们一些“猜纸团”、“点兵点将”等方法,帮助孩子学习和积累更多公平解决冲突的方法。

当家长了解并看到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发展时,会乐意接受教师的建议,支持幼儿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,并会积极与教师沟通探讨,共同搭建孩子发展的平台。

点击关闭
  • 客服QQ:

    1234567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

分享:

支付宝
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