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在学习或者工作的时候是否经常感到没有动力?
玩网络游戏是否让你感觉精力充沛?
无论你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工作中,
总是想赶紧结束然后回家玩网游?
在互联网的众多功能中,网络游戏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,近日,它又陷入了困境。
前不久,在中国计量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,校长徐江荣发表讲话时提到游戏,“网游是最大的校园毒品”,每年被学校开除的学生90%都是因为游戏,“100%不值得同情”。
徐校长用数据“警告”,引起轩然大波,成为热议话题。
支持这一观点的人觉得游戏害人不浅,这番言论是一剂苦药;反对者则觉得措辞过于严厉,严重曲解了网游,“一举害死一群人”。
01
社交工具还是伤人的武器?
如今,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、学习、娱乐等各个领域,网络游戏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、匿名的、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互动世界。
富有挑战性和刺激的游戏情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。
2019年,中国青少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682名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:
——近六成大学生每天玩游戏时间超过1小时;
——超三成大学生熬夜打游戏;
——超四成大学生认为玩游戏影响身体健康;
——超六成大学生曾在游戏上花过钱,其中半数大学生的游戏经费来源于生活费。
北京某高校毕业生肖伟(化名)告诉央视网,本科期间,同学们都很喜欢玩网络游戏。“大一的时候,感觉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,就经常玩网络游戏。”
宿舍营造了独特的网络游戏氛围游戏,“那时候我们玩得最多的就是王者荣耀,宿舍里就六个人,五个人凑在一起就打‘五黑’,六个人都在就打3v3。”往往只要有一个人提出来,其他人基本都会玩。
小伟觉得自己和室友在玩网游时都比较克制,“隔壁宿舍的同学比我们疯狂多了,经常通宵打游戏。”他发现玩网游时间长了,心情也会受到影响,“有时候会跟其他网友吵架,心情也挺不好。”
在他的记忆里,曾经有一个同学沉迷到整天窝在宿舍打游戏,很少去上课,成绩一落千丈,“生活作息不正常”,经常以饮料代水。虽然学校尽力帮助,但还是没能挽回这个同学的心,最终没能毕业。
小文(化名)是浙江大学三年级学生,高中时受同学影响开始玩网络游戏。“但那时家里管得比较严格,我很少有机会玩。”
上了大学,父母不再在身边,他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,可以随时和朋友玩游戏。
“我不知道吸毒是什么感觉,但玩网游久了,心里就像被钩住了一样,赢了还想再赢,输了还想再赢,上课无聊就想着怎么玩,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,成绩肯定会更好。”
网络游戏是游戏,但又不仅仅是游戏。
02
不要成为“电子工作者”
如何对待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回答的问题。
作为一名大学管理者,许校长说出了两句“狠话”,并用毒品来比喻,以此来警醒那些被毒品毁掉前途的学生们。
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后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,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考验着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。
学习过程枯燥,成就感延迟,大学生也有学业压力,有些人想通过玩游戏来放松,这是正常的精神需求,网络游戏就有这个功能,还能帮助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塑造“理想自我”,让他们收获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。
但学习是大学生的“主业”,网游行业需要大量参与者才能盈利,如果主次颠倒,大学生就会异化为网游行业的“电子工作者”,抛弃主业,浪费青春,给别人打工四年。
网游不是原罪,玩网游不一定意味着堕落,但危险在于过度沉迷。任何游戏,适度参与可以放松身心;让游戏“出风头”太多,则会在很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。
“爱玩游戏本身没有问题,但当一个人沉迷于游戏,导致学业荒废、社交减少、身体受到伤害时,我们才需要密切关注。”
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春教授告诉央视网,大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非常复杂,与个人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。
“学习不是游戏,生活也不是游戏,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游戏。适度的游戏可以提高心情和智力,但过度的游戏会损害身心。”
学会自控是大学里重要的必修课,否则即使没有游戏,你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诱惑和干扰。
03
休闲教育不是可选项
“健康玩网游”很重要,但“以健康的方式玩网游”更重要。
网络游戏背后有着强大的产业体系支撑,面对精心设计、直击人性的诱惑,大学生不应孤军奋战“防沉迷战”,社会、家庭、学校三方齐心协力,才能避免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林春教授认为,“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。从个人角度,大学生可以逐步减少游戏时间,比如每天减少一小时,以周为单位减少。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从事阅读、学习、锻炼、户外活动、社交等活动。这些活动会给他们带来与游戏截然不同的体验,比如愉悦感、放松感、价值感、成就感。很多沉迷于游戏的大学生,往往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,这是一种心理问题,建议这类学生主动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。”
很多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从中学时期就开始玩网络游戏,高三刚从题海中走出来的新生也许想“休息一下,放松一下,呼吸一下新鲜空气”。
高校要协助新生做好适应过渡工作,同时向全体学生开展“防沉迷”教育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,提高学生预防和杜绝网络游戏负面影响的能力,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游戏观。
从社会和家庭的角度看,我们应该对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多一点耐心和宽容,而不是简单地给他们贴上“游戏成瘾”的标签,否则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,导致自我放弃,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。这时候,引导、关爱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。
休闲教育在网络时代已不再是选修课,这门课可以“安排”在初高中学生身上,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安排闲暇时间,树立科学的休闲心态,避免沉迷网络游戏,等到大学再“踩急刹车”就晚了。
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,游戏本质上是一种“自由而令人愉快”的活动,它应该给生活增添色彩而不是毁掉生活。
网游问题的成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,利益相关方不应相互指责,唯有合作才能“防患于未然”,才能改变那些想玩网游却被网游“耽误”生命的结局。
8月19日,虎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