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发文直指网游商,游戏商应如何应对社会反应?

棋牌游戏开发 8个月前 159浏览 0评论

光明网评论员:今天(2月6日),有媒体报道浙江一位家长因儿子沉迷网游高考落榜,直指网游经销商,相信这场讨论中,有很多非人的痛、痛苦、辛酸甚至绝望等等,会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。

据介绍,上述家长曾被一种痛苦和焦虑纠缠了10年:儿子沉迷网游无法自拔,因此荒废学业,高考落榜。经过10年的努力,儿子终于摆脱了网游。怀着这种痛苦,当这位家长看到一则关于青少年玩网游持刀抢劫的新闻报道时,忍不住写了一篇文章,引发了讨论。据说,游戏公司昨天已经联系了这位家长,了解他对网游问题的看法。

倾听大众的意见,当然是产品引发社会反响的公司应有的态度,也是公司治理中公共关系的重要一环。但是,不能就此断定游戏公司会转过头来告诉自己的游戏开发工程师,难道只能开发出让人无法着迷的游戏,甚至开发出人们一辈子只玩一次、再也不想玩的游戏吗?

也就是说,就算游戏公司真的要这么做,让公司里的游戏开发者卸下让人欲罢不能的职业野心,那么可以想象的后果就是,这些工程师一定会走出去,聚集在另一个或更多的旗帜下,搞出不止一款不仅一样引人入胜甚至更加引人入胜,还能把游戏制作者打得落花流水的游戏来。不是吗?你让骑手驾驭马匹,让跛脚的马去比赛,让拳击手戴着手铐去打架,谁还愿意跟你打球?

这并不是说游戏公司对于缓解沉迷游戏的家长的担忧毫无作为,但是自从游戏公司开发出可以在X86电脑和掌上设备上玩的游戏之后游戏开发,游戏成瘾问题就出现了。在过去的20年里,游戏玩家的数量不断增长,游戏设计也越来越引人入胜,结果沉迷游戏的人越来越多,这期间,家长的抱怨甚至谴责不断出现游戏开发,组织也介入甚至采取惩戒措施,但是尽管有惩戒措施,这并没有阻止电子游戏越来越受欢迎,以及人们对其设计的迷恋程度越来越高。这一事实表明,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,电子游戏已经并将继续消失,永远成为人类生活环境的一部分。对于人类来说,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幻想如何消灭它,如何削弱它的魅力,而是学会如何与它相处,如何进化出人类个体的自我控制力。

这意味着,自从游戏出现以来,家长们面临的新任务不仅是自己要学会如何与游戏相处,更要教会孩子如何与游戏相处。当然,这也特别困难,难点就在于教会孩子如何与游戏相处。如何与游戏相处,不仅仅是示范和教育孩子如何与游戏相处,而是示范和教育孩子如何辨别、估计和判断身边一切诱惑的价值,在顺从与满足、抵抗与自控之间取得平衡。

正因为如此,之前讨论的所谓“刀不杀人,人杀人”,其实就如同读同一本教科书、读同一本书,有的人读起来如饮蜜般爱不释手,有的人读起来却觉得枯燥无味,难以读完。读书与学习的区别,并不在于读物。问题在于,如果到了这一步,我们还将原因归咎于这本教科书、这本书,那么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。很难说这种划分是不是从识字开始,甚至更早。

从前面关于游戏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,很多未成年玩家在电子游戏面前所显露出的各种行为,其实只是他们性格的一个方面,集中、凝练了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。可以肯定的是,这些在掌控周围环境、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性格、品格缺陷,即便没有在沉迷游戏、与“严肃的事情”发生冲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,也一定会在其他方面暴露甚至爆发。

分享:

支付宝

微信